学年
每学年包括两个为期13週的主要学期及一个为期7週的暑期。学年由9月初开始至翌年4月结束。暑期由5月开始至7月结束。
学生可浏览www.polyu.edu.hk/ar查阅学年日曆。完成入学註册後,学生将获通知上课时间表。
授课语言
除中文相关科目和个别获得许可的课程外,授课、作业及考试均使用英语。
课程特色
理大四年製本科课程的设计,是为了培育学生的能力/特质,使他们毕业後成为其专业的「首选领袖」,和二十一世纪中负责任的全球公民。课程的主要特色可分为「帮助学生成为表现出色的专业人才」及「培育学生成为发展全面的世界公民」两类:
I. 帮助学生成为表现出色的专业人才
坚持以应用为本
我们所有课程都精心设计,理论和实践并重,配合工商界、专业界及社会的需要;其中絶大部分的学术课程均获本地及海外相关的法定或专业团体认可。
加强语文及沟通元素
我们致力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要求他们精通两文叁语(英文及中文,包括普通话)。在教学团队足够的支援下,除了核心课程内的中英语文科目之外,本校亦在通识课程及专科课程中,大大增加了阅读及写作的元素。
必修「校企协作教育」
「校企协作教育」是所有理大全日製本科生的必修项目,旨在让学生在毕业前汲取实际的工作经验。这项目既有助学生加深了解工商业界及各个专业,更可以运用课堂所学应对现实世界中的情况,并提升他们职场上的工作技巧。
丰富学生对工商业界及各个专业的体验
理大与工商业界及各个专业建立了稳固及长期的合作关系。透过这些联系,我们可提供多项「课堂以外」的学习活动(如师友计划、由不同学科的专家主持讲座、实地考察和游学团、以业界为本的学习项目等),让学生更加认识个别专业的实际运作情况。
这种合作关系也进一步加强理大与工商业界在研究、高层次顾问项目及知识转移方面的协作,从而支持本校以应用为本的方针提供学术课程。
总成专题研究
我们的所有课程包含一个总成专题研究或毕业论文,让学生总结在修读整个本科课程期间所累积的学习经验,来应付或解决有关他们专业的一个难题,这有助学生将来投身专业工作或继续深造。
培育企业精神、创意思巧及解难能力
我们非常重视培育学生的企业和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解难能力,并举办不同类型的课堂活动及联课活动,例如:理大微型基金计划及国际学生创新挑战赛,让学生从中学习。
II. 培育学生成为发展全面的世界公民
面向全球的教育
理大一直致力在课程、教职员及学生方面推行国际化。 我们透过学生交换计划、校企协作教育境外实习计划及于海外和中国内地所开设的大学核心 (四大范畴通识及服务学习)科目,为学生提供在世界各地学习的经验。在2018/19学年,逾九百六十名理大生分别前往二百五十一所理大合作伙伴院校中作交换学习,我们亦接待约九百六十名来自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前来学习。仅在2018/19学年,就有超过一千二百名理大学生在世界各地和中国内地参与境外实习。
理大的国际网络庞大,与四十五个国家及地区近叁百间院校签订学术合作协议,各院系部门的教职员都积极参与学术合作计划、联合办学及科研协作项目。这些活动均进一步提升师生的国际视野。
拓阔学生视野
我们为学生提供强化的大学核心课程,以开拓其专业以外的视野,学生可从以下四个范畴拣选科目,该四个范畴代表了不同的知识域和探究方式。
领袖及个人发展
为培育学生成为「未来的领袖」,我们为所有学生提供一个「领袖及个人发展」的大学核心课程科目,以达致以下的目标:
培养爱心服务社会
我们致力培育学生成为有教养的世界公民,并期望他们以爱心服务社会。所有学生须修读一个「服务学习」的学分课程,目的是让他们善用所学,为有需要的人士服务。学生将会:
提倡健康生活模式
学生的全人发展往往要建基于健康的生活模式。学生须完成一个有关健康生活模式的非学分课程。该课程包括:
课程结构
在新四年制的综合本科课程中,大学特别注重在专科教育之余,通过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发展学生的通识能力。
大学核心(通识教育)课程 |
语文及沟通课程 |
从以下四大范畴拣选「拓宽视野」通识科目:
[占12学分,每个範畴占3学分;最少3学分必须是选自「有关中国」的科目] |
大一生专题研习课程 |
||
领袖及个人发展课程 |
||
服务学习课程 |
||
健康生活模式课程 |
||
主修科目 |
广泛学科的共同基础科目 |
「校企协作教育」项目 [必修] |
主修科的专科科目 |
||
总成专题研究 |
||
[包括在专科课程的语文要求中获取最少4学分(英文2学分及中文2学分)] |
||
副修/选修科 |
副修科目[非必修] |
自由选择科目 |
备註:四年製本科课程的最低毕业要求为120学分(有些课程或要求学生修读多於120学分以符合课程的专业认可资格)。